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 中英文切换/ Langu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美食 > 正文

羊角古镇醋飘香

文章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匿名     时间:2014-04-21 09:04:05    
摘要: 我拉特查“羊角老醋”历史久远,工序严谨,2013年,“羊角老醋传统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羊角老醋”产自我县羊角镇,历史久远,工序严谨。因其不含任何添加剂,品质口感独具特色,早年间就享誉川东地区,走俏巴渝,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名优特色调料制品。2013年,“羊角老醋传统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翻阅《武隆县志》439页,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清同治年间,陕西省任氏兄弟来羊角经商,凭祖传酿醋技术与当地秦老大合办作坊酿醋,以大米、麦麸为主要原料,辅以40多种名贵中药,用泉水酿造,流传至今。”这就是《武隆县志》中讲到的名优产品“羊角老醋”,是同羊角豆干、猪腰枣一样,又一个被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话说“羊角老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它作为一种民间技艺却并不为世人所认知,只有几户人家掌握其配料、加工制作的秘方。

  一场意外

  造就古老的技艺

  那是发生在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夏天的一件事。乌江南岸白马山北麓的李家湾发生了大面积崖崩地质灾害,垮落的几千万方巨石和泥沙堵塞了乌江河道,形成了一道五里之长的险滩,上下客、货船只得在此处卸货下客越滩而过。

  由于每日有大量纤夫、船家、商贾、客人滞留,需要餐饮消费和住宿,五里滩畔便逐渐由几家草屋竹棚的小商铺发展成兴旺繁华的集镇。

  后来,“羊角老醋”诞生在这里,便以“羊角”地理特征而冠名。

  “羊角老醋”生产制作在民间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近150多年历史。据史书记载,清同治年间,有山西籍任氏兄弟因战乱逃到羊角经商,遭遇瘟疫,得到当地人秦、周二家搭救。为表救命之恩,便将祖传的生产食醋秘方传给了秦、周二家。后来,秦、周二家又传给了曹、田、黄、高家。现“羊角老醋”生产者属第八代传人。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之需,聪明的周、秦两家后人努力从家传的技艺中回忆、总结食醋制作的工艺技术,并从外地客商那里引进一些调料工艺,由自已开作坊或建厂进行加工试作,逐渐形成自家特色。羊角老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特征和生产环境中应运而生。

  因配料独特和制作工艺复杂,以前,镇上只有两三家人掌握其酿造技术。不仅如此,他们遵从家规从不外传,所以至今生产技术未被“泄露”,仍由几户人家代代相传进行传统的小作坊加工生产。

  目前,该镇食醋的主要产品有“羊角醋”、“羊曹醋”和“华来醋”。以华来醋厂为主,全程保留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制作方式,其产量每年保持在1000吨左右,产值更是达到360余万元。

  一种传承

  飘满历史的味道

  谈起现在羊角老醋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代表,不得不提“华来醋”的传承人谢承玉婆婆。

  不过,我们还得先来理一理“华来醋”的传承谱系。

  周顺超,男,羊角镇长兴街人,生于1930年5月,已去世。

  冉启秀,女,羊角镇花园街人,生于1932年8月,13岁开始学做手工醋,2004年去世。

  谢承玉,女,生于1942年12月,羊角镇长兴街人,1994年开始向冉启秀学做醋。

  龚玉江,男,生于1938年7月,谢承玉之夫,1995年开始学做手工醋,2011年11月去世。

  龚梅,女,龚玉江之女,生于1965年2月。

  龚容,男,龚玉江之女,生于1967年9月。

  龚密,女,龚玉江之女,生于1972年4月。

  “华来醋”醋厂的酿造工艺自古以来以家艺传承,即使家中有女儿出嫁,也只传女不传女婿,社会上人士知之甚少,长期保持其正统性。

  记者来到华来醋厂,正赶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醋刚出锅,只见谢承玉的女儿龚梅正在往大缸里不停地倒灌。整个操作间沉浸在一股浓浓的醋香味里。

  谢承玉告诉记者,女儿龚梅正在忙着的是酿醋的第五道工序,下一步就将对熬制好的醋进行装瓶出厂。

  谢承玉说,“羊角老醋”的制作,所用原材料十分讲究,品质要求很高,工序复杂严谨,料池需专门制作,并且,所有制作工具多为木制、布制的传统器具,只有少数为铁制。配料所用的香料和中草药均在40种以上,比例有所不同。所用的香料和中草药大都采自白马山、仙女山和乌江峡谷,只有少数香料到外地购买。

  记者发现,在生产车间内,各生产流程环环紧扣,形成了“一条龙”生产。

  谢承玉还向记者介绍了“羊角老醋”的制作程序,主要有:选料、制曲、熬稀饭、发酵、浸泡熬制5个过程,要经过十多道工序。

  “制醋的主料为小麦,经淘洗、晾干磨成面,将麦面和麦麸按比例用山泉水搅和成稀浆,倒进专制的木箱内铺满密封,让其发酵,衍生曲霉菌。”谢承玉说,一般这个过程需要2至3个月的时间。“然后,将大米熬煮成稀饭,与发酵好的曲药粉末、香料混合,存放一段时间,拌入发酵好的麦浆,倒入特制的料池,再进行原料发酵。将发酵好的麦浆与麦麸皮做成的胚芽混合,加入糊米水进行浸泡。浸泡中自然产生了化学反应,飘浮在上面的便成了紫橙色的醋原液。经过加温熬制,便完成了食醋的最后一道制作工序。”看着新出炉的热醋,谢承玉满意地朝着醋缸深深地吸上好几口醋香。

  一种习惯

  酝酿无穷的价值

  羊角老醋在我县制作历史悠久,其生产加工工序异常严谨,原材料和配制香料十分讲究,品质口感独具特色,早于清末时就享誉川东地区,走俏巴渝,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名优特色调料制品。

  谢承玉告诉记者,一锅羊角老醋的酿造,至少需要6至8个月的时间,这也保障了羊角老醋在酿造过程中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据了解,羊角老醋具有14种以上的香气成分,酸甜适度、香气馥郁、味道鲜美、口感俱佳。除含有醋酸之外,还含有乳酸、甲酸、柠檬酸、苹果酸、丙酮酸和琥珀酸等。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种有机酸、多种矿物质以及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蔗糖、鼠李糖、维生素B、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

  不仅如此,“羊角老醋”具有长期存放不生花、不变质等优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据原四川省、重庆市等多家食品营养产品科研机构检测,它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的抗体增加,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还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能溶解食物中的钙和铁,便于人体吸收,是人体血液和骨骼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外,还具有理诸药、消肿痛、祛邪毒等许多独特神奇的功效和保健作用,是供消费者药食同源双补的典范。同时,它是川菜、湘菜等几大菜系的必备佐料,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具有特殊的实用价值。

  一种技艺

  成为永远的财富

  走进羊角镇,大大小小的醋厂有好几家。但由于酿醋的传统生产工艺复杂,制作周期在6至8个月,用时较长,产量低,致使人工酿醋生产成本较高。

  同时,记者了解到,二十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的开通,到武隆旅游和过境客人的逐渐增加,为了满足市场对食药双补的食醋需求,“羊角老醋”的个别生产厂家为了追求产量,便脱离了手工作坊式的原始加工,改为机械化生产制作,加上新一代年轻人更多倾向于外出求学就业,不愿意学习手工作坊,致使“羊角老醋”几百年传承的手工制作逐渐弱化,失去其历史和地方特色产品的本来面目。

  另外,机械化制作时渗入大量的香精及一些化学元素,也让产品失去了原始质朴清纯回味悠长的自然醋香味。再次,市内外一些醋厂生产了一些假冒产品,打着“羊角老醋”的旗号,扰乱市场,以假充真,以次充优,侵占“羊角老醋”的品牌及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危及其良好的产品信誉。因此,为了不让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失传,不让这一响亮的品牌被冒名,“羊角老醋”亟待保护。

  近年来,羊角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羊角老醋”的发展,已将其申请为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注册了“羊角”地理标志,加强其原产地保护工作;自2005年以来,更是吸引外资80万元,对醋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包装质量、健全市场销售网络。同时,镇政府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陆续为“龚、谢、曹”三家醋厂解决了3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

  “在未来的保护工作中,我镇将进一步落实‘羊角老醋’原产地的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鼓励生产厂家转变经营理念,让‘羊角老醋’这一古老的酿制技艺,在新时代弥久醇香。”羊角镇宣传委员黄河江告诉记者,在不久的将来,羊角老醋将以全新的面貌,以独特的乡土人文气息,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让醋文化走得更远,醋香飘得更远。

Tags(关键字): 武隆 | 羊角醋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