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隆资讯 > 正文

武隆区加快“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文章来源: 武隆日报      作者:匿名     2024-06-13 09:53:42    
摘要: 近年来,我区找准非遗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着力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更好传播了非遗知识、普及了民俗文化,还增加了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渠道,助力了乡村振兴。

     武隆日报讯 (记者 王津川 廖星晨)近年来,我区找准非遗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着力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更好传播了非遗知识、普及了民俗文化,还增加了就业岗位,拓宽了增收渠道,助力了乡村振兴。

  在羊角街道,每逢工作日,都能见到10多名村民学习蜡染的场景。给大家授课的就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技艺传承人陈红。

  “上蜡的时候有个小技巧,蜡染温度是80-100℃之间,这样的效果出来是最好的。”陈红介绍,蜡染工艺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由于其制作时间长、工艺繁琐,随着老一辈技艺人的逐渐逝去,蜡染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为更好地传承蜡染技艺,2018年,依托我区红火的旅游产业,蜡染爱好者盛玉联合几名蜡染非遗传承人组建武隆区蓝之韵工作室,聘用当地10余名闲散劳动力从事各种蜡染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的开发制作,让大家在生产实践中参与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家就住在羊角街道,在这里工作主要是画蜡、染色,一个月工资两千多,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主要是还可以照顾孩子。”羊角街道村民舒悦开心地说。

  “我们的蜡染作品非常受欢迎,主要销售到重庆、广东,最远还销售到泰国、东南亚。今年目前为止销售收入60多万元,到月底还有5万多元的订单,生意还是很火爆的。”武隆区蓝之韵工作室负责人盛玉告诉记者。

  为更好地推广传承蜡染技艺,从2019年起,工作室还在武隆羊角街道、浩口苗族仡佬族乡等地开设蜡染培训班,对愿意学习蜡梁技艺的留守妇女、残疾人进行培训,免费传授大家蜡染技艺。今年21岁的小伙傅贵,一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傅贵参加了蜡染技艺培训,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学习,如今他已是一名合格的蜡染技艺师,实现了自力更生。

  蓝之韵工作室也只是近年来我区着力推动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深挖非遗相关产业的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通过培植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打通销售渠道等方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区共有2万余人参与羊角豆干、浩口蜡染、碗碗羊肉等非遗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

  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所长田城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在更好的传承保护中,找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加快推进“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为武隆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武隆 | 非遗+旅游 | 乡村振兴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