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川江沿岸从湖北巴东到重庆各区县,以及四川合江至宜宾等城镇,几乎都能在江岸看见一种7至13层不等的白色古塔,名字各异:青云塔、耀奎塔、洄澜塔、映南塔、宝塔、白塔、黑塔等等,但叫得最普遍的是“文峰塔”。它不属佛教塔的范畴,独成体系,类归风水塔。很多地方史料中把风水塔称为“浮图”,或把一些佛塔又误为“文峰塔”,是不正确的。风水塔的建造作用主要是祈祷、调风水,同时兼顾标志性和观赏性。
祈祷文运昌盛
据传道光年间,一条乌龙在川江云阳段的江面兴风作浪,波浪蹈天,舟楫沉没,致使云阳文风衰颓,士人屡试不中。故陵镇有一戴姓读书人,40多岁了也没能中举。究其根源,县城东10公里处的谭家山巅系乌龙之首,只有镇住乌龙,云阳文风才能兴旺。道光十六年(1836),来自满洲的恒裕任云阳知事,他募捐在谭家山巅建风水塔镇住乌龙,戴某等读书人纷纷解囊响应。塔建成之后,戴某一举成名,从此云阳文风焕然昌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恒裕是一位武将,后来曾任台湾镇总兵,难得一个武将有这样的兴文运之举。此塔取名文峰塔,共7层,通高41.5米,圆形塔基直径22.8米,塔身为六边形,一、二层由石头所叠,上面各层均为砖块砌成。
位于重庆南岸云峰山巅的文峰塔与云阳文峰塔基本相似,砖石结构,底层为条石筑成,其余为砖砌,塔身呈六边形,也为7层,但通高只有约28米。道光十一年(1831),精通风水地理的巴县县令高学濂赞叹云峰山的人文风水,着手打造这里的生态环境,培育浓厚的人文氛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担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的巴县人黄钟音回乡奔丧守孝,讲学于此,建议建塔兴文运。同年,重庆川东兵备道曹澍钟在云峰山巅开建文峰塔,第二年完工。虽然兵备道属整顿、监督军事的文官,但属涉武的官员,也算与云阳恒裕相似的“以武兴文”的举措。
南岸文峰塔的建造还有另外一个传说。嘉庆年间,重庆一王姓知府去南山踏青,听说其真武山中真武庙的签很灵验,于是在佛祖面前跪拜许愿:“真武山目前仅有一条山路,且崎岖不便,如果佛主今日保佑我求签成功,我保证修一条石板大路直达山顶,方便香客。”随后,竹筒中果真弹出一支上签。一年后王知府竟然如愿升任道台。为了还愿,他真的修建一条石板大路直达真武山山顶。王道台虽然如了愿,可重庆府几年内科举竟无人金榜题名,他这个地方官也有教育无方之过。风水先生说,王道台修的石板大路破坏了南山的文运风水。王道台连忙问:“难道要把石板路撬了?”风水先生回答:“撬了石板路会得罪佛祖,麻烦更大。”风水先生道出补救措施:在南山云峰山巅建一风水塔,挽救重庆衰颓之文风。王道台赶紧筹资、征工修建,半年后一座7层的风水塔竣工了,重庆文运果然重新兴旺起来。
在湖北的巴东,据说从康熙到光绪的200年间没出一个举人。光绪九年(1883),当地居民在县城下游约2公里处开建风水塔,塔还在建造中,文运就有了变化,当年一姓舒的秀才就中了举。
弥补风水缺陷
川江航道自古处于自然状态,从没进行过整治,又时有岩崩、滑坡发生,因此暗礁、急流使航行险象环生,后来有史记载的几次整治,也因技术设施的原始落后,收效甚微。民间都传说险滩是妖魔兴风作浪,纷纷建风水塔镇妖。除云阳文峰塔为镇兴风作浪的乌龙而建外,同治五年(1866年)修建的长寿文峰塔,八角7层,通高38米,也因山下江中不语滩的妖魔多次吞噬行船,为降魔镇妖而修建,这是川江古塔的建造原因之一。其实世上根本没有什么乌龙、妖魔,是人们对战胜邪恶的美好愿望。
川江沿岸城镇一般只有一座风水塔,而四川宜宾市南溪区的江南岸上却有映南、镇南二塔东西对峙,奉节北岸有耀奎塔与南岸的青云塔相互远眺,万州翠屏南山一上一下屹立的文峰塔与洄澜塔,更是如姐妹般亲密相随。
万州洄澜塔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通高29.82米,9层六边形塔身,1至3层为条石所筑,上面6层为砖砌,塔内各层有木楼板,之间由木楼梯相连,供人上下塔之用。万州文峰塔位于翠屏南山的最高处,与洄澜塔直线相距约2公里,建于同治八年(1869),通高36米,共13层,也属砖石结构,呈六边形万州原名万县,120多年前初涉川江的英国冒险家兼商人立德,称万县为万贯之城,这是习惯万州得名于“万川毕汇”之后最恰当的比喻。万州城的风水非常完美:北岸的高山遮挡住了北来的阴气,南岸连绵的山峰屏障高度适度,又没阻挡南来的阳气。城上方巨大的盘龙石突入江中挡住激流,江水在这儿拐了个弯,形成回水沱――水井湾码头,象征上游的河水将财富源源不断地送进万州的怀抱。为避免江水把送来的财富又匆匆带走,城下游大片的卵石滩红砂碛挡住江水又形成回水沱――聚鱼沱,再次聚财。但江水东流是必然的规律,于是,在这个水口处的南岸翠屏山,建造洄澜塔和文峰塔闭锁水口,弥补了“江水东流”的必然缺陷。
千里川江上有300多处凶猛的险滩,而在险滩岸边建造的镇妖风水塔并不是很多,纵观川江风水塔,大都建在城镇的下游,其实是为了锁闭水口,寓在不让必然东流的江水带走这个城镇的财富,因此,风水塔最主要的建造原因是“调节风水、弥补缺陷”。
观赏性的标志
风水塔的建造一般都仿照佛塔的样式,但没佛塔豪华,构造比较简洁,塔身颜色也主要为土红色、青灰色和白色。川江风水塔则以白色最为普遍,有些地方因此称“白塔”,主要建在城郊江岸的半山腰或山顶,路远且崎岖,建筑材料运输不便,建造更为简洁。古代信奉阴阳五行说,双数为阴,单数为阳,风水塔层数一般为3至13等单数,川江沿岸重峦叠嶂,风水塔至少建在7层以上,又大都在山巅峰顶,气势颇为壮观,虽然简洁,但并不失为当地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