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 中英文切换/ Langu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印象武隆征文 > 正文

父亲的拐杖

文章来源: 网络      作者:赵峙     时间:2014-11-25 09:49:03    
摘要: 赵峙,男。湖南澧县人。现居广州。任一家小报主编。2001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青春》 《青年作家》 《朔方》 《大众文艺》 《作品》 《广州文艺》等刊物。有小说作品收入小说精选和年度选本,并获过省市文学奖。著有小说集子《南漂》。

   父亲的腿行走不便已近四年。源于一次轻度中风。中风后,他左侧的手和脚都不灵活,不能像以往一样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因此,他很多时候就选择坐着,但他坐不多久便会打呵欠,继而响起香甜的鼾声。没人同他说话,不睡觉又能干啥呢?!每每忙碌的母亲进门发现父亲入睡并埋怨他时,他就会这样反驳。据医生讲,父亲的病也与老年痴呆症有关。母亲平时像医生一样监督并叮嘱他,要他多活动少睡觉。

  父亲中风的头一年,他拖着病腿尚能在屋内走动,只是动作稍显迟缓。为防跌倒,母亲给父亲找了一柄弯把伞让他当扶手在屋内拄地而行,但父亲从来不用,宁愿扶椅或贴墙行走。

  父亲中风牵扯到我大小的神经,让我没来由地常感心慌胸闷。他中风后的这几年,每逢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我都会回去看他。还清楚记得他中风后第一年的五一节,我带他去县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手搀扶他过马路时,他竟一把推开我,然后一步一颤地迈过斑马线,捱到马路对面时,他有些自得地朝我和母亲瞄了两眼,母亲把头扭向别处,假装不见。我的一句夸奖,让他的得意迅速在脸上漫延。父亲也似乎受了鼓励,没有等待上医院二楼门诊室的电梯,父亲主动提出走楼梯,当时母亲脸上流露的不屑似乎刺痛了他的自尊,他气呼呼地张开手臂扶着楼梯扶手作鹅行,累得气喘吁吁,登上二楼后在门诊室外的休息椅上拉长脸好久不吭声,不知他在继续透长气还是心里憋着谁的闷气。

  他这是在你面前图表现自讨罪受,母亲在一边告诉我,你爸平时可不这样,一天到晚从不活动,只知呆在一边打瞌睡!

  平时可能是你田里家里的事太多,没时间陪他,我安慰母亲,他一人干坐其实也很无聊的。

  这些年,我尽量多抽时间打电话陪他聊天。母亲外出劳作后,只有父亲一人在家。我一般要连续打两次电话才能与他通话,不是他不愿接,也不是他耳背,可能我打第一次电话时他正坐在台阶上晒太阳,或者躲在门旮旯打瞌睡,或者在开井中望着自由飞翔的小鸟发愣……我需要给他不方便的腿一点时间。当我再次打过去时,他已站在电话机边了。他第一句就是“我知道是你,知道你会再打过来的……”就因他的这一句话,我好久找不到一句话来回他。原本亲人之间随意的问候聊天也变得不顺畅。

  我与他谈话的内容大都与医生一样,鼓励他多动少坐。他一听就上火,你以为我不想动?我的腿脚没力,走几步就撑不住……你长话短说吧,我的腿现在快撑不住了!

  那次通话后,我请家乡的朋友代我帮他选了一根手杖。之前,父亲一直不主张用手杖。他不服病,也不服命。按他话说,他的退体工资在乡下已蛮好过日子,可怎就得了这个怪病?!他的不服输也因此遭受过母亲不少抢白和责骂。他曾多次摔跤。医生之前再三叮嘱过:以后千万不可再摔跤,如再摔,极有可能引发第二次中风,那时血管破裂就没得救!

  我向母亲了解父亲手杖的使用效果。母亲的反应很平淡:用是用,但作用不大。因他左侧手脚无力,右手拄杖没用,左手拄它,又没力握。

  我听后无语。不知该怎样去帮父亲。因对他来说,危险时时存在,且步步惊心。他站着是人,倒下后将是一枚炸弹。最让人揪心的是这枚炸弹随时会炸响。

  这些日子里,我非常怕接家里的电话,特别是在夜里,我总担心突如其来的电话会给我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

  今年国庆假期,我回家时给父亲带回了一副拐杖。我曾与母亲商讨过,为方便父亲活动,也防他再次跌倒,建议他使用双拐,让胳肢窝受力,不需手脚费劲。这样,他身体的平稳度会提高很多。

  但事实并非我们想像那么好。我拿着新买的拐杖教父亲使用,父亲用了半天都不会。他迈脚的动作与拐杖总是不协调,就像我第一次上体育课训练齐步走,甩手与迈步的动作总是发生在同一侧。我讲解、鼓励都没用。最后,他一撂拐杖,说,我累了。

  我低头给他拾捡拐杖时,我看到了他眼角的一丝泪光。我给他递上毛巾,他有丝愧意地对我说:我恨我自己!

  我把这个情形讲给做医生的朋友听,她分析说我父亲极有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他自己想尽早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现实却屡屡让他失望。我有些赞同。这些年,父亲有些不近人情似地嚷着要买电视广告里神吹的所谓治中风的特效药,当他经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后,精神变得特别的萎靡。

  我按医生朋友的建议,第二天把父亲送到医院做理疗。白天艾薰、扎针、沙敷,晚上我就在他病房的小床上和衣而卧,陪他聊乡村旧闻、家长里短,当然也有对他病情的开导、鼓励,算是亲情心理辅导吧。他并不像平日母亲说的那样嗜睡。即便每次聊得很晚,第二天他的精神照样好,气色也不错。接连几天,他还主动在病房走廊上走来走去,上卫生间也不用我搀扶。一切似乎都在朝我预想的方向发展。母亲也很开心,说以后每年来医院多做几次理疗。

  国庆假期一晃而过。我需回单位上班,父亲在医院又住了一个星期。回广州后,我每天打电话询问父亲的康复情况。父亲不愿接听,母亲回话时也模棱两可,有一次,她见我追问,直接告诉我:你走后,你爸像突然丢了拐杖似的,不爱动,也不爱说话,一切又回到了从前……

  听到这里,我忽然想起那天我背起行囊返程时的情景,他无声望着我,满眼不舍和依恋。我深知并理解“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但现实生活让我无法做第二种选择。

  如果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那么儿子应是父亲不离手的拐杖。他的拐杖何时才能握在他手里,我回答不了,起码现在没有答案。

Tags(关键字): 本文暂无Tags!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