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 中英文切换/ Langu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隆资讯 > 正文

武隆:喀斯特奇观下的“人间瑶池”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作者:匿名     时间:2013-04-09 09:18:38    
摘要: 如今人们提到武隆,会说那里是世界自然遗产,那里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地,那里有老谋子导演的《印象武隆》……

武隆:喀斯特奇观下的“人间瑶池”

仙女镇游客接待中心

武隆:喀斯特奇观下的“人间瑶池”

仙女山

仙女山大草原

仙女山大草原

  1994年以前,人们提到武隆会说那里只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07年以前,人们提到武隆时会说那里似乎有座仙女山;如今人们提到武隆,会说那里是世界自然遗产,那里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地,那里有老谋子导演的《印象武隆》……

  武隆,这个融山、水、洞、泉、林、峡于一体,集雄、奇、险、秀、幽、绝于一身的地方,那里奇峰竞秀,雄峙南北,像一幅泼墨山水长卷悬挂于天地之间,身临其境,仿佛置身山水画廊之中。北纬30度魔幻线上的种种奇观在这神奇集聚,大自然万千恩宠对这里情有独钟,境内喀斯特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喀斯特景观类型。

  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块金字招牌的旅游地区,从默默无闻到现在声名鹊起。武隆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它如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今后又路在何方?武隆县旅游局陈保洪副局长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对武隆的前世和来生进行了探讨。

  旅游立县,华丽嬗变

  武隆旅游业从1994年开始起步,到2007年完成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的“一次创业”;但令武隆旅游声名鹊起,进而发展成为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以上的新兴旅游大县,却主要得益于2007年至今的“二次创业”。

  记者:从2007年至今完成华丽嬗变,武隆旅游的成功有什么宝贵的经验?

  陈保洪:重庆直辖以来,武隆县立足县域实际,抢抓发展机遇,科学确立“旅游立县”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县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名不见经传的山区穷县发展成为了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品牌的生态旅游强县。

  武隆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三宝”:正确的发展战略、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强有力的营销团队。目前我们成立了由县委主导的旅游管理委员会,可有效统筹协调全县资源为旅游业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在当下的武隆,旅游规划引领其他部门的规划已成为各部门共识。

  2007年,政府注资1亿元组建国有独资企业——武隆喀斯特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该县旅游项目、旅游地产的投资与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生产等。在2009年,公司贷款6.8亿元向民营企业先后回购了天生三桥、仙女山等6个已开发景区,实现了所有景区的所有权、保护权、经营权和开发权“四权合一”。该公司在市场运作下,不仅让天生三桥、芙蓉洞等景区在2007年成功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又于2011年获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由此实现了武隆旅游业的一次质的飞越。

  在2006年成为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唯一拍摄外景地、以此提高旅游知名度获得成功的基础之上,武隆再次与张艺谋携手,依托相关文化资源,打造《印象 武隆》。“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成为许多人到武隆旅游时的最大看点。而今,各地游客来武隆,除逛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等外,就是来看“印象武隆”。

  记者:武隆的旅游营销在重庆旅游界是有口皆碑的,请问武隆是如何打好这一张王牌的?“印象武隆”成功秘诀是什么?

  陈保洪:武隆则深谙在旅游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酒香也要勤吆喝的道理。为做大游客总量,自2009年起每年投入近1亿元进行旅游宣传营销。其举措包括在中央及重庆主流媒体投放武隆旅游形象宣传广告,但最引人关注的却是自2009年起,武隆抽调全县116个机关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组建了16个营销集团,由16个临时副局长亲自带头,奔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进行点对点的“拉客买卖”。

  针对国内市场,武隆提出的宣传营销策略是“巩固市内游、主攻云贵川、做大珠三角、激活长三角、提升津京唐、挺进大中原”;针对国际市场,武隆的口号是“开发港澳市场、做大东南亚市场、发展日韩市场、开拓欧美市场”。而出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并带动旅游业发展的考量,武隆从2003年至今年,连续10年举办10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在赛事培育过程中,武隆非常注重借力重庆市级层面的力量,精心缔造一张健康、绿色的“城市名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前,武隆还没有一家真正像样的、有影响的文化产业。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上档升级,已经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AAAAA级景区两块“金字招牌”的武隆,迫切需要文化的支撑,以实现旅游发展的“两条腿”走路。因此,武隆依托“龙图腾文化”、“乌江船帮号子文化”、“民俗宗教文化”等文化资源,与张艺谋合作打造《印象 武隆》实景演出。凭借这些举措,武隆一跃成为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印象武隆”的成功演出,既改变了武隆旅游文化内涵欠缺的现状,也从真正意义上填补武隆文化产业的空白。

  “十面埋伏”中突围

  整合旅游资源,进行全国营销,大打文化牌,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武隆旅游业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2012年武隆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综合收入80个亿。

  巨大的成功并没有让他们沾沾自喜,成绩背后危机也在隐伏。湖北、贵州旅游也日益崛起。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武隆旅游又该如何突围?

  记者:目前武隆旅游存在的最大的缺陷是什么?今后又会如何填补?同样拥有独特喀斯特景观的湖北、贵州、四川等地旅游崛起,竞争日益激烈,您认为未来武隆应该如何在竞争中发展?

  陈保洪:目前来看,武隆旅游还是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业集群过于薄弱的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边我们正在规划开发木棕河漂流、白马山天坑,利用武隆已有的品牌优势,大力建设核心景区,打造全国甚至全球知名景区。另一方面,今年还要在“娱”和“购”上下功夫。建设购物街、陶然居,开发苗寨。土寨、奥林匹克公园、南坝艺术公园等。让武隆成为一个集文化、餐饮、购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西部旅游中心。同时景区方面还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同质化必然会导致恶性竞争。做旅游必须要有大思路。我觉得完全可以整合各区域的旅游资源一起协调发展。例如重庆-武隆-张家界这一片区完全可以仿造海南岛模式打造国际旅游区。 用旅游来统领扶贫、交通等所有规划,指导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同时协调各个部门的差异化发展。

  记者评论:“武隆模式”的成功启示

  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到现在的旅游胜地,武隆用19年的时间完成了破茧成蝶蜕变。武隆模式也成为了越来越多旅游景区争相模仿的对象。如今的武隆已经把打造国际级的旅游胜地作为了自己的目标。

  从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到提出整合大区域旅游资源,武隆的旅游早已经朝着“大动作,大营销,大策划”迈进。做强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当然是第一要义,如此才能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满意,才能蓄积良好的旅游口碑。而在条件成熟可大规模展开旅游营销,通过科学严密的数据分析确定宣传营销策略,武隆经验无疑可借鉴。

  整合旅游资源,全国吆喝拉客,大打文化牌,“印象武隆”的一炮走红,“武隆模式”的成功给其他区县旅游发展带来很多启示。

Tags(关键字): 武隆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