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酒店预订   武隆景区门票预订
TAGS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 中英文切换/ Language
当前位置: 首页 > 川江文化 > 正文

71岁女船工有个心愿:收徒传承川江号子

文章来源: 重庆晨报      作者:匿名     时间:2013-10-21 11:33:43    
摘要: 71岁,原本是应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而她却时常忙着演出、创作、教学……她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在唯一一位能唱川江号子的女船工吴秀兰。她四处奔走只为了让川江号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吴秀兰1968年时留影

吴秀兰1968年时留影

昨日,江北大竹林银竹苑,71岁的吴秀兰(前中)和弟子们在自家练习唱川江号子。本组图/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昨日,江北大竹林银竹苑,71岁的吴秀兰(前中)和弟子们在自家练习唱川江号子。本组图/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社区·人物>

  71岁,原本是应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而她却时常忙着演出、创作、教学……她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在唯一一位能唱川江号子的女船工吴秀兰。她四处奔走只为了让川江号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川江号子讲究原生态

  川江号子是为统一船工们的动作和节奏,由号子头根据当时情况及劳动节奏编唱出的不同节奏、情绪的号子,并由号子头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

  在吴秀兰看来,川江号子是一种变词不变调的唱腔,更重要的是讲究原生态。当年那些真正会领唱川江号子的老船工,还健在的已经为数不多了。现在人们时常听见的川江号子已经不再保持以前的原生态了。

  昨天上午,在北部新区大竹林的家中,头发花白的吴秀兰找出自己和83岁的丈夫张志高一同合唱并录制的川江号子碟片,放入DVD机中,跟着节奏,大声唱了起来。

  “哟呵———哟呵———爬坡上坎……”唱了几句,吴秀兰停顿下来说,这些川江号子的唱词都是她自己即兴创作的。真正的川江号子,往往就是号子头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题进行即兴创作。

  娃娃书缔结二人姻缘

  吴秀兰生在船工世家,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合川船上谋生活,到她儿子这代,已经5代了。

  “那时候船是父亲自己的,靠运输货物谋生。我天天在船上耍,每天都听到船工唱川江号子,我就跟到唱,唱到唱到就学会了。”吴秀兰说,那阵她才六七岁。

  上世纪50年代末,长江沿线的私有船只向集体制转变,吴秀兰在合川区开始了真正的女船工生活,随后认识了在同一单位的号子头张志高,后来,他成了吴秀兰的丈夫。

  吴秀兰说:“那个时候大家唯一的娱乐项目就是看娃娃书(连环画),他有许多娃娃书借我看,慢慢就开始处对象了,并结了婚。”回想起那段时光,吴秀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吴秀兰怀孕及张志高工作的变动,1964年两人来到主城区。由于张志高常年在外奔波,吴秀兰不得不告别船工生活,在家中照看两个孩子。随后,随着机动铁船的普及,张志高也前往轮船上工作,告别了号子头的生活。

  船工的日子辛苦又快乐

  回想当年的船工生活,吴秀兰与张志高异口同声地回答了三个字:很辛苦。那时候的柏木帆船光靠人工,从合川到主城要整整一天的时间。一趟下来一个人只有5块钱的收入。

  辛苦归辛苦,吴秀兰却认为当时的生活十分快乐。她说,那时候自己年轻,也很爱美。白天拉船喊号子时就穿长裤,怕被晒黑。更重要的是,那时候一大群家人和朋友几乎都在船上,有说有笑,抓鱼和摸蟹,特别开心。

  在吴秀兰家客厅的两个立柜上,摆放着两艘长约1.5米的柏木帆船模型。这是吴秀兰花钱专门请木匠师傅,根据自己记忆中的柏木帆船制作而成的,她和张志高都想将那些美好记忆保留下来。

  要将川江号子传承下去

  2003年,吴秀兰和张志高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登台表演川江号子。从那以后,夫妻俩的演出机会也越来越多,还上过央视舞台。

  夫妻俩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为大家展示真正原生态的川江号子,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让川江号子失传。吴秀兰现在虽然收了不少学员,但都年纪偏大并且资质平平,只能与她合唱,不能传承她的领唱。

  “难道要我把川江号子带到棺材里去?我现在一天都在着急。”吴秀兰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流行音乐,对川江号子不感兴趣。但她与张志高都希望能找到能够传承川江号子的徒弟,如果可能的话人数越多越好,40岁以下都可以。年纪太大的话学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你年纪在40岁以下,并且对川江号子感兴趣。不妨拨打966966文明热线,帮助吴秀兰一同完成传承川江号子的心愿。

Tags(关键字): 川江号子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