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印象武隆征文 > 正文

千年孝子

文章来源: 印象武隆征文      作者:贺玉民       时间:2014-12-30 14:30:27    
摘要: 1994年加入宁波戏剧家协会;1995、7中央戏剧学院高级研修班(作家班)结业。2000年加入中国戏剧文学学会。‍ 

  据悉余姚大隐镇中心小学挖掘千年孝子董黯的“孝子文化”,把大隐的地方文化作为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加以整合,让学生们在感叹大隐悠久的历史文化时,把尊老爱幼的孝与为民谋福的大孝结合起来,每学期开学伊始及其他节假日,总是进行相关的“文明礼仪”活动,长期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孝”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感恩之心,心中常怀感恩之情。

  “溪上黄公隐,亭前孝子经。”大隐地方不大,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或居住过不少有名的历史人物。如秦汉时的夏黄公,东汉时的董孝子,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南朝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北宋时的龙图阁直学士舒亶,北宋的吏部尚书汪大猷等等,还能举出不少。一个小小的乡镇有这么多的历史名人着实是不多见。然而在民间最有影响的当属千年孝子董黯。

  董孝子名黯,字叔达,后汉时人,为汉朝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但他不是以做官或以做学问而名留史册,而是善事父母,克尽孝道,从而“孝”出名气来,不但汉安帝敕封他为“孝子”,立祠以祀,旌其孝行,而且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还敕封他为“孝子之神”,并令立祠祀之。其实在封建社会,朝廷为了坐稳江山,也要求人民讲“精神文明”,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和社会也会不稳。而倡导“孝道”、“尊老爱幼”对当权者绝对没有坏处,还能引得美名;对老百姓而言,虽生活清苦,但子女如能孝顺,做大人的也没有白辛苦,所以也很欢迎这样的孝子典型。据记载,原慈溪县境内有多处董孝子祠(大隐历史上属慈溪县),至今宁波还保留着一座董孝子庙,是海曙区的文物保护单位。董孝子庙位于宁波火车南站西南侧,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列门厅,戏台、前殿、后殿。戏台两侧为东西廊,门厅东侧为中军殿,东廊北墙上还嵌有“重修董孝子庙碑记”。庙内留有嘉庆十九年和咸丰十一年的匾二块。

  那么董黯有何才何德,被子两位皇帝所敕封?千百年来还一直被人民所传颂呢?

  董孝子从小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事母尽孝。平日靠打柴为生,供养其母,凡有鲜果美味,必献于母先尝。故虽粗茶淡饭,母心尚安。某日,母有旧病复发,生病时思饮故里大隐溪水旁的荷花水潭,然水潭离家有十里之遥,溪水难给。董黯就在外婆家大隐永昌潭旁筑一陋室,天天担溪水,来回十余里以供母,母饮后而病得以好转。母日:“吾虽贫,赖黯之能孝,而恒有欢心。”慈母孝子,乡里传为美谈,“慈溪”之名始得于此。后又以“慈溪”作县名。但这只是董孝子上半部分的事迹。但接下来董孝子的故事虽然“孝感动天”,但与现在的法制社会相悖。

  董黯之邻王寄,家道殷富,然本人生性顽劣,事亲不孝。有一天,董母与王母拉家常,谈及董黯如何孝顺,王母则痛惜自己的儿子不争气,是个不孝之子。恰好被王寄听到,王寄怀恨在心,待董黯外出砍柴时,到董家大吵大闹,恶毒咒骂殴打董母。董母遭此侮辱,旧病突发,不久病情加剧而逝。董黯知此事由王而起,母活着时恐母担忧,丝毫不提复仇之事,待母下葬后,董在墓地号哭,连鸟兽亦为之同哀。然后董黯白日持刀,斩王寄头,祭奠母亲之灵,然后自缚向官府投案。官府将情由上报朝廷,汉和帝感到董黯忠孝两全,赞叹不已,免其罪,召为郎中。然董不就,归隐故里,寿终归葬山林。

  然而杀人毕竟是犯罪行为,但是大概是因他孝母的事迹已超越了杀人的底线,所以汉和帝不但免其罪,还要封他的官;而一般人可能也会原谅他的过激行动,因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所以董孝子的孝行一直被称颂。宁波董孝子庙有两副对联,一副写道:“报母心坚不避汉庭三尺法,复仇事了何知帝命两朝荣。”另一副写道:“清溪掬水供慈母,明阁建祠荐瓣香。”宋朝四明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杜醇,(他也是大隐人)对董孝子的评价是:“芳名万古留青史,至行千秋启后贤。”而明朝杨江从另一个角度评价董孝子,他说;“事君为易事亲难,孝子名留覆载间。”

  如此说来做一个孝子实际上是很难的,甚至比做官为难。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为君为臣,大多是孝子,即使是昏君贪官,对自己大人还是克尽孝道的。远的不说,近的如蒋介石就是一个孝子。就连那个勇猛无边的黑李逵,也是一孝子。在封建社会,被人骂一句昏君贪官或者贼人,似乎还不很丢脸,但如果被人骂一句不孝之子,那就是大逆不道的事了。所以孝道已深入在我们民族文化的骨髓里。在老百姓的心目里,不管你如何改朝换代,也不管你道德文章做得如何如何,人间的孝道挚爱是万古不变的。孝,乃人之根本,“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还有“二十四孝”的故事。

  在当今弘扬民族文化,发扬家庭美德,打造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年代,传承与发扬孝文化,不但是十分必要,而且是非常及时的。

  愿“孝子”精神千古不泯,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印象武隆征文 | 孝道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