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的农业镇,如何因地制宜带动农民致富?依托风景如画的芙蓉湖,武隆县石桥乡找到了答案:借武隆国际户外山地公开赛的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民走上致富路。近日,记者前往芙蓉湖,近距离感受了美妙的自然风光和石桥乡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芙蓉湖的打鱼夫妻
芙蓉湖并不是天然的湖,原本是芙蓉江的一条支流,地处武隆县石桥乡。2003年,武隆县在芙蓉江截流修建江口水电站,江水回流形成了今天的万亩芙蓉湖。不过,当地人还是喜欢把芙蓉湖称为石桥湖。
2002年12月18日,天气阴沉沉的。
上午10点,渔武渔168号停在芙蓉湖边。村民马川跟妻子李敏将渔网抬上船,记者也随同上船。随后,马川启动马达向湖心岛方向划去。
深达四五十米的芙蓉湖,给马川提供了挣钱的渠道。
10年前,马川一家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一亩三分地种庄稼。芙蓉湖形成后,湖里的鱼多起来,马川开始改变传统的农业劳作方式,从农民向渔民转变。
搬到乡场上统一建设的还建房住,马川每天忘不了要到湖里打渔,那是他挣钱最便捷的路。
网捕下去,马川的话开始多起来。
“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有四十多斤鱼,要是运气不好,也许只有几斤鱼。”马川说,基本上每天他要去三趟湖面,一年能捕到四五吨鱼,打渔总收入有五六万元。
这个收入与单纯种地比起来要好很多。”马川和妻子流露出纯朴的笑容。
湖水改变村民生活
芙蓉湖改变村民的生活,马川只是一个缩影。
“没有成湖以前,这里只是一条小河沟。农户靠种植为生,一年能有几千元的收入已相当不错。”石桥乡八角村村支部书记廖道贵说,芙蓉湖形成之后,村民们开始到湖中打渔卖钱,石桥乡周围的村落面貌悄悄变了样,一些低矮破旧的房屋不见了,青砖碧瓦的楼房相继建成。
农民靠打渔多了收入的渠道,村民们也敢大胆地说“一万元不算富,十万元才起步”。
廖道贵告诉记者,常态化的打渔村民有三四十户,这个数量还在增加。
村民们不懂“环湖经济”的概念,但是却知道如何利用湖水挣钱。村民罗程就是一个代表。
想当年,湖水漫过自家土地时,罗程心中的痛感油然而生,那可是他祖辈赖以生存的命根。
土地被水淹了,罗程开始寻思找湖水“要钱”。
经过政府部门批准,罗程看准芙蓉湖优质自然秉赋,在岛上开办起农家乐,取名“桃花岛”
每到夏季,罗程忙得不可开交,来岛上的人出奇的多,平均一天下来都有上百人。
为了定位更准确,罗程后来把“桃花岛”改为“湖心岛”,增加棋牌、烧烤、露营、钓鱼等休闲方式,一下子成为石桥乡乡村旅游的焦点。
罗程每年靠农家乐的收入有二三十万元,是10年前的十多倍。
像罗程一样在湖面四周开办了农家乐的农户越来越多,芙蓉湖的乡村生态旅游打造也越来越受到石桥乡政府的重视,而武隆县对芙蓉湖的旅游规划也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农业乡的转型之路
芙蓉湖改变的不只是村民的生活,还开启了石桥乡的转型之路。
武隆国际山地户外公开赛让武隆扬名中外,芙蓉湖成为这个赛事的比赛场地之一,又给石桥乡的发展带来机遇。
芙蓉湖周边住着700多户村民,马川、罗程等人的致富路成为当地村民的典范,他们迫切希望乡政府出台一个芙蓉湖整体的发展规划,能够打好乡村旅游牌,带动广大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廖道贵说,仅靠打鱼还不是村民们想要的生活,村民们希望依靠芙蓉湖能够形成一个乡村旅游产业带,能够长久的带动农民致富。
村民的渴盼与石桥乡的规划是吻合的。石桥乡党委书记雷波告诉记者,镇党委、政府正在规划如何借武隆国际户外山地公开赛的东风,利用国际赛的影响力,加快石桥乡的转型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
按照规划,石桥乡拟在13公里的环湖公路上打造是户外运动的赛道经济和低碳环保经济,将石桥乡打造成集山地自行车、游泳、钓鱼、爬山四个赛事项目于一体的户外运动基地,进一步提升石桥乡的人气,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石桥乡休闲娱乐,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无疑,石桥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政府部门的规划也是宏大的,但是如何将规划变成现实,石桥乡的转型之路的核心竞争力哪里?如何把芙蓉湖打造成武隆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还需要去解决,石桥乡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