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热爱文化艺术的她跟随丈夫来到武隆,进入武隆县文化馆工作,由于艺术修养高,工作能力突出,一年后她挑起了县文化馆馆长的重任。
“武隆的地方民俗文化多姿多彩,但不少武隆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并没有保护和传承意识。那个时候年轻,意气风发,我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大家对武隆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视,我把它视为个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的价值所在。”于是,她长年在外奔波,为大型活动排练地方特色节目,不断地向外介绍武隆的文化。她就是为了文化艺术不停忙碌的白族女人、“印象·武隆”艺术团团长——洪英。
“印象·武隆”给了她实现艺术梦想的机会
2011年4月,武隆喀斯特印象文化发展公司成立,在武隆文化艺术界颇有名气的洪英被张艺谋印象团队和喀斯特印象文化发展公司相中,邀请她担任“印象·武隆”艺术团团长。“我实现艺术梦想的机会终于来了。”洪英告诉记者,当她接到担任艺术团团长通知的时候,非常激动,同时也倍感压力,“‘印象·武隆’是面向全国、全世界的大型实景演出,从没想象过这辈子有机会负责这么大的演出,担心不能胜任,是不是能完成这个任务?”“但又反过来想,和中国最顶级的导演团队合作,还有什么担心的呢?”于是,洪英信心十足地扛起了“印象·武隆”艺术团的大旗。
去年6月,艺术团面向全国招收了第一批120名演员,这些演员经过认真的面试考核,从4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其中70%是武隆当地的青年,还有来自北京、内蒙、陕西、四川等外省区的专业人才。“都是些孩子呀,大都在十七、八岁左右,尚可以躺在父母身边撒娇的那种年龄。”说起艺术团的演员,洪英总是那么爱怜,她告诉记者,选出来的演员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在歌舞、表演等方面各有特长,但还要通过一段时间对演员进行舞台演出基本功训练及表演、语言、舞蹈等专业训练和磨合才行。
为了艺术团她仿佛总有用不完的精力
去年,公司确定10月1日为“印象·武隆”试演时间。
紧张的排练开始了。从指导老师到演员,整个团队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作息:上午练声乐,下午练剧情,半夜11点练习跑点对光,工作常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乃至四五点,累了就在排练场地里横七竖八躺下。晴天被阳光灼伤皮肤,雨天冻得全身发抖,百多天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
“那段时间真的是太难熬了,百多号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风俗习惯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再加上紧张的训练,有的演员变得很浮躁。”洪英告诉记者,由于艰苦的训练,一些人开始有打退堂鼓的念头。为了不影响“印象·武隆”的试演,不影响整个团队的斗志,洪英除了制定训练计划,协调各方面关系,还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开导演员们。艺术团副团长郑华银说:“为了艺术团,洪团长总有用不完的精力,一点也不像50来岁的人。”从训练的第一天开始,不论是天晴下雨,孩子们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和演员们一起哭一起笑,一天也不曾间断。“我常常给演员们讲,忍者无敌,忍就是能吃苦,吃苦对年轻人是很有必要的。”洪英语重心长地说,把苦看做人生道路上的一笔财富,要想干一番事业,要想获得成功,吃苦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孩子们很懂事,渐渐克服了很多身体上、心理上、生活上的困难,咬着牙坚持排练,曾经有不止一个演员在排练时累得晕倒了,醒来后仍然特别默契地继续排演,劝都劝不回去,其投入程度和专业素养让见惯大场面的导演们都觉得惊讶,认为他们就是所有“印象”里面“硬汉”,“感觉像在打仗一样。”
她的愿望是做一个武隆文化的传承者
在艺术团时间长了,洪英和孩子般的演员们有了深厚的感情,演员们成了她的“宝贝”,而她就是演员们的“妈妈”。
同时,在洪英的影响之下,艺术团的演员们对“印象·武隆”有了更深的认识,“‘印象·武隆’以武隆传统的‘哭嫁’,‘号子’等武隆传统文化作为主题,通过表演把祖先的文化遗产和我们最真诚的心与青山绿水融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个我们文化遗产精髓的集合。”洪英说,通过这个舞台不光是实现个人的艺术梦想,更重要的是把武隆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传播出去,让人们更深层地了解武隆,也让后代为我们的祖先而骄傲,“我们现在就抱着这个宏伟的目标,做一个武隆文化的传承者,之前很多来这里的演员都没想到会承担这样一个重要角色。”为了让团里所有人员也树立这样的信念,洪英要求演员们抛开一切杂念,“返璞归真”,在每次训练后的总结课上,洪英都要给演员们讲习武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对文化艺术有向往和追求的人,想把唱歌跳舞上升为一种艺术,必须要有一个‘纯’,把我们自己、我们的文化与舞蹈、歌声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纯’才能出真,才能感动观众。”
试演成功她和演员们高兴得拥抱在一起哭了
去年的6月到9月,那三个月对每一个艺术团成员来说是漫长而枯燥的,100多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好像机器一样无休止地运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印象·武隆”向世人首次亮相的那一刻。“印象·武隆”对他们来说并没有神秘可言,他们所期待的是观众对他们表演的反映和认可。
“父亲的船,船底是孤单。”一曲《父亲的船》在武隆县仙女山镇桃园村干沟峡谷唱响,成功拉开了“印象·武隆”实景歌会试演的序幕。去年10月1日晚,朦朦细雨丝毫没有浇灭观众对“印象·武隆”的热情,整个剧场座无虚席。“号子”让观众精神振奋,“哭嫁”让观众感动流泪。据统计,在试公演的7天时间,观看印象武隆的观众近3万人次。
“我七天都在现场,震撼的光电效应,演员们投入的表演,下面的观众随着剧情的变化时而尖叫,时而沉默。”看到这些,洪英知道演员们的真情表演感染了观众,“很欣慰,这么长时间的付出没有白费。”洪英双眼有些湿润,她告诉记者,特别是第一场试演成功结束后,观众给予的掌声经久不息,她冲上舞台和演员们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哭呀,哭呀,“感觉就是把所有的辛苦都压在那一刻全部宣泄出来”。“印象·武隆”总导演王潮歌、樊跃也没有想到,艺术团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做出反响如此之好的大型节目。
打造成文化品牌她和大家一起不懈努力
“对演出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试演虽然很成功,但也从中看到很多不足,观众给节目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武隆的相关领导、导演和全团演职人员一起座谈,对节目进行深刻而全面的总结,然后对节目的一些小细节进行调整修改,对艺术团的结构、机制进行完善,对艺术团的演员进行充实。“但这个节目的文化主题没有丝毫改动,我们艺术团队的宗旨没有改动,当然也永远不会改动。”
2012年4月底,“印象•武隆”将正式公演,“我们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又一轮艰苦的排演开始了,还是那优美的动作,还是那动听的旋律,变化的是所有艺术团成员信心更足,训练更为刻苦。洪英说,现在艺术团的各个机构健全,演员充足稳定,训练有章有法,整个团队运行完全步入正轨,大家都鼓足一股劲,奋力排练,各种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为的就是在公演的那一天,把“印象•武隆”推向一个更高更完美的境界。“把印象•武隆”打造成文化品牌,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武隆文化,我们在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