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武隆文学 > 正文

地心之间

文章来源: 武隆日报      作者:杨犁民     时间:2015-08-19 14:50:57    
摘要: 据说光是体型较大的天坑,武隆就有二百多个。而那些体型较小,或者至今无人知晓的天坑,到底有多少,恐怕也无人能够说清。至于有多少个地缝,则更无法说清楚了。

   在武隆版图上,天坑和地缝,是比重很大的构成。

  据说光是体型较大的天坑,武隆就有二百多个。而那些体型较小,或者至今无人知晓的天坑,到底有多少,恐怕也无人能够说清。至于有多少个地缝,则更无法说清楚了。长的,短的,宽的,窄的,深的,浅的。

  天生三桥和龙水峡地缝只是无数天坑和地缝中的代表而已。

  如果从空中往下看,那么多圆圆的塌陷,那么多撕裂的缝隙,该是多么壮观的图景,又该是多么疼痛的伤痕。

  更有不少村民,干脆以悬崖绝壁为天然屏障,数百年、上千年,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些天坑中、地缝里,组建成一个个自然的村庄,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日历,没有时间。只有天冷天热,只有寒来暑往,只有日升月落,只有春雨冬雪。大多数时候,唯有雷电和云朵来过这里。

  很多年前,那些纤夫、猎户、贩卒、徙民,无意中来到这些天坑地缝中。来到这里就不走了,削木为居,开荒种地,繁衍族裔。

  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村庄就是一段传奇。

  物理上的世外桃源和心灵上的世外桃源都在这里。只有旅游,在逐渐唤醒早已沉睡的荒寂。

  “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演出剧场所在的上石院天坑和《爸爸去哪儿2》的拍摄地下石院天坑,以及二者之间的中石院天坑,就是三个并连在一起的串珠天坑。

  在下石院天坑的平地上,长着几棵巨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们对着天空长了几百年,也没有想过要长到天坑外面去。只有雨雪和白云,不曾将它们遗忘过。当年种植它们的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寨子里最年长的人也不知道。但一定是他们的祖先种植了它。所以他们要祖祖辈辈守在这里。最大的富足就是,土地平旷,饱暖有余。

  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文皱皱的,不爱听。

  还是老百姓贴切,取了许多恰如其分的名字。“天坑”就是其中的一个,还有“龙缸”、“石院”、“石围”、“岩湾”等。

  许多人一辈子就住在这里,选择做一个“院士”,或者“湾民”。

  其实,我也是那些先民们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后代。曾经有好多年,我一心想走出大山,走出封闭,我甚至想过要走到天上去。如今到了天坑地缝,我才知道,只有落在地上,只有低处,才最踏实安稳。

  当然,也有些天坑和地缝是不能居住的。

  许多天坑,都有一个细小的缺口。我想,应该是泄洪用的。完全封闭的天坑,中间也应该有个漏斗。否则,洪水就无法排泄出去。

  下石院天坑南面,也有一个微小的缺口。可是缺口下面,紧接着的就是悬崖峭壁。大自然只给水流留出了一个通道,人要想进出,还得从绝壁上打主意。

  我就是从缺口旁边的绝壁上出来的。绝壁下面,是一条细细的绿色地缝,深不可测,不见头尾,看得人心惊胆颤。

  我想,如果从地缝上扔颗石子进去,也许一天,也许一年,都不会听到石子落地的声音——

  地球的心跳,不是想听就能够听得到的。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武隆天坑 | 天坑地缝 | 天生三硚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