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咨询~
武隆旅游客服 武隆旅游客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历史 > 正文

千军万马战山河

文章来源: 武隆日报      作者:皮秀琴 余春兰     时间:2015-02-14 11:42:09    
摘要: 冬日艳阳下的水库,湖水波光粼粼,库边的茂林修竹倒映在水中,与畅游其间的小生物融为一体。信步于大坝两侧,总有一抹沁人心脾的绿色与醉人的舒适。

  战国时,太行山上有一愚公,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终感动天神,助其搬走两座山。其锲而不舍,敢作敢为的精神感染着中华民族的儿女。 如果说愚公移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那么山虎关水库精神就属于武隆人的精神之基。缘何?且看那永远的山虎关水库——千军万马战山河

辛苦建设

辛苦建设

人工抬石

人工抬石

庄严宣誓

庄严宣誓

具有导洪功能的高虹桥

具有导洪功能的高虹桥

高高的大坝

高高的大坝

冬日,静谧的山虎关水库

冬日,静谧的山虎关水库

  冬日艳阳下的水库,湖水波光粼粼,库边的茂林修竹倒映在水中,与畅游其间的小生物融为一体。信步于大坝两侧,总有一抹沁人心脾的绿色与醉人的舒适。

  在赵家乡还属于偏僻、落后、死角的年代,已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你们看这么多的条石,都是人工打磨给抬上去的。”当地村民遇到游客,总会建议游客用手摸摸那经过几十年风霜,依旧还有棱有角的大坝条石。

  耄耋老人李志顺有“两战白马山”的经历,一是指参加白马山战役,另就是指修建山虎关水库。若身体条件允许,他每年夏季都会去一趟山虎关,每一次都会像新游客一样,小心翼翼地抚摸条石,一如抚摸着往昔。

  一个浪漫优美的梦

  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昨天的记忆仍十分清晰。

  曾经,山虎关还是赵家河河谷一带的总称,那儿居住着100多户人家,他们饮用、灌溉河沟水。虽然物资匮乏,但所幸,从未为水发愁。

  然而,山的背后,是长坝镇的茶园一带。山多水少,石厚土薄,属于十年九旱之地。

  李志顺永远都记得,1966年夏,伏旱天气。时任县水电局局长的他,到长坝、茶园(当时茶园为一个乡,后撤并到长坝镇)地区调研,满目泉水枯竭,稻谷枯萎,农民愁眉不展。

  “要是能把山虎关的水引过来用,我们这里的土地就不怕旱了!”一个农民讲述着茶园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打断马头山,劈开鲁班岩,横断山虎关,凿穿三尖石,古道河水翻山过,荒山峻岭灌良田。牛马成群,花果满山……

  那是个多么美丽而浪漫的梦!

  然而这个浪漫的理想,距离现实是那么遥远,吃饭都是问题的年代,没物资、没机械、没资金、没道路,挖山、修库难于上青天。

  一段与石头对话的岁月

  当浪漫的理想有了行动方向,就像太阳升起后,放射出无数希翼的光芒,人们无不追逐前行。

  1969年,全国掀起学习“农业学大寨”和“龙江精神”,全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心情空前高涨。长坝、白马、茶园三地的村民受够了“旱魔”的“虐待”,满腔热血,誓把旱地变粮川。

  1970年1月10日,2000多人浩浩荡荡“挺”进山虎关,现实版的愚公移山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战斗第一步,扎营。低矮陈旧的两间瓦房,是水库办事处;抬不起头的堂屋阁楼,铺上稻草,就是“豪华卧室”。许多的工人住在草棚里,仰望星空入睡,第二天醒来,被子一角已冻成冰块。

  生活冰冷,态度却火热。

  第二步,攻坚山尖石、马头山、鲁班岩三座大山。没有机械,可是“武隆愚公”们说他们有扁担、锄头、铁锤,以及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

  大自然冰冷的岩石一点儿也不懂得怜惜劳动者。山尖石,出了名的坚硬,使劲锤打,钢钎与石头碰撞出火苗,石头上却只留个浅浅的白印。

  然而,坚硬的石头遇到了刚硬的劳动者。人们手磨出血泡,缠上几层白布继续甩膀子拼命;脚肿了,就到一旁锤碎石;肩膀肿了,又去后勤……

  距大坝上游8.5公里的马头山和鲁班崖,岩石密度大强度硬,正是堆砌大坝的好料。工人们用大钢钎拗巨石,用小錾子凿条石,条石凿好后,再肩挑背磨抬回大坝。

  大坝上10000多块六面平整的条石,没有哪一块没沾上血与汗……

  终究,坚硬的石头还是败给了刚硬的人们。

  “庆祝的日子里,才有碗漂有油水的汤。尽管常常挨饿,可是大家都拼命地干。”如今80多岁的顾洪权,是茶园村的村民。工程初始,便去了工地,回忆起那时,他说,那日子苦、累,但心底很暖和。他认为能有水喝,让庄稼有收成就是民工们当时夜以继日艰苦劳作的动力。“名呀利呀,这些东西脑子里通通没有。就简单的几个字——干!干!干!”

  执着一念,充满着斗天斗地的勇气。

  一股开拓进取的锐气

  世事多磨难。山虎关大坝的修建遇到过“三盆冷水”,差点浇灭人们的热情。

  “冷水”来自于技术与设备、物资、科技人才等方面的缺乏。那个年代,上级领导也爱莫能助。

  1973年,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改委副主任李宗支为团长的红旗水库民兵团,再一次吹响了智慧的集结号,将困难逐个攻破。

  机器设备缺乏,民兵们将“庞然大物”请上山。要把重5吨如小汽车般大小的空压机和柴油机运到坝上,需绕过几道悬崖、穿越两个峡谷,并在深山老林中踩出一条宽阔的路。“一些同志拿起刀走在前面开路,一些同志就在后面拉、抬、推机器,三股合力将机器运上山。遇沟就搭木板板,遇水踩在人背上。”李志顺回忆着,饱经风霜的眼里泛出点点星光。

  20多公里的山路,全靠人抬。小孩棉衣当垫肩,肩膀还是肿得跟馍一样。

  两台机器,100个青壮劳力抬了两天两夜。

  水泥不够,自建水泥厂。2个区5个社的人民群众奋战56天,让凉赵公路像条巨蟒气势磅礴的横卧在深山峡谷的半腰上,从此天堑变通途,结束了赵家没有公路的历史。当然,也节约了运输时间。

  粮食不够,大家来凑。未参与修建的村民们也自发的将粮食送给去征战的战士们。

  期间,陆陆续续有上万人加入到该工程的建设,民兵们分为修路、凿山、锤碎石、打条石、搬运、修大坝等六连三营,形成了千军万马战山河的势态。

  一时间,大坝上,钢钎的碰撞声、掏石末子的哗哗声、劳动者的号子声、机器的轰鸣声、高音喇叭的广播声,声声悦耳,汇成一曲铿锵有力的大合唱,唱出战士挥戈上阵的勇气。

  一种翘首以盼的滋润

  在长坝一带,无论是耄耋之年,还是刚过半百的中年人,都永远记得1977年10月1日的那个晚上。

  当天,水库主体工程建成,举行落成典礼。

  “我们几个娃儿吃过中午饭就约起去大坝。结果到达时已是人山人海。”50岁左右的茶园村村民张兴元那时还是个小孩,他记得那热闹的场景。

  当晚,大坝会场彩旗飘扬,歌声嘹亮,巨幅标语挂满会场四方,大会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有的村民爬上树巅,只为亲眼目睹大坝之水如何翻山越岭来到身边。看不了尽头,依旧伸长脖子,去感受水流的方向;有的村民跟着水流方向奔跑欢呼,歌唱那“花果满山”“稻田一望无际”的愿景就在眼前。

  那晚,是不眠之夜。从未用过电的山里人,把烟袋架到柴油机发电的灯泡上——老汉们抱怨说,电灯什么都好,就是点不着烟。

  那晚,是感恩之夜。会上,嘉宾们对灌区人民、非灌区的人民都给予了诚恳的感谢。茶园有位80岁的老人将一块熏黄的腊肉交到了大坝食堂,她说:“一点小意思,感谢一下这些辛苦了的亲人。”

  水库主体工程完成后,建设者们又转战干渠和支渠上的引水工程,修建倒虹管、简村渡槽等。

  1979年4月10日,山虎关水库正式通过验收投成使用。当水哗哗地按着建设者们的意图,穿过2520米的山尖石隧道,流过723米长的倒虹管,淌过304米的简村渡槽,来到长坝一带,滋润“渴久了”的大地,看着大地“贪婪吸允”的样子,建设者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极其艰难的环境里,几千名民兵顽强拼搏,终把一个硕大的优质工程交给了灌区人民,把神话般的隔山引水变成活生

  生的现实。从此,长坝、白马不再受旱灾侵扰,旱涝得收有了保障。

  “1969至1977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领导干部都是怀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干工作。有的白天来工作,晚上还要挨批斗。不过,最后,大家都坚强地挺过来了。”李志顺告诉记者,他作为建设者中的一员,最自豪的是,水库运行了整整37年(大坝在97年建成后就蓄水),从未漏过一滴水,依旧沿着最初的梦想奔腾,为农业大镇输送着宝贵的“血液”。凉赵公路如今都成为了白马山片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吸金石”,潜能巨大。

  记者手记

  在采访山虎关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个个意味深远、久久不能忘怀的小故事。

  那是一个关于任务的故事。

  1974年的一个清晨,一块巨石砸在了正在干活的李昌福的身上。在战友们背去医务室抢救的途中,李昌福忍着剧痛,要求让他再看一眼村民们干活的场景,此时,有领导走过去询问有什么要求时,他艰难地、忧伤地说了句:“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说完,这位21岁的年轻人,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那是一个关于儿女的故事。

  1976年4月,一座营房上方岩石垮塌,有5位施工民兵未来得及躲让,当场牺牲。当送葬者将19岁的杨方杰遗体送回家中,其母亲强忍着泪水:“我对工程处有个要求,让我女儿杨方秀到工地上去完成他哥哥未完成的事业。”这位母亲一直未哭,而1977年大坝竣工当天,她嚎啕大哭了整整一晚。

  那是一个关于孝与义的故事。

  1975年,五连排长张俊周在公休的日子里,帮战友推米,撞入深沟当场死亡。死者之老农工会主任张传义害怕80高龄母亲知晓后,悲伤过度,便将老母亲送到其他地方休息,瞒着老母亲对其子进行安葬。事后他在民兵大会上说道:“修水库是利国利民的事,就得奋斗,有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了一个儿子,我还有一个。”语毕,让另一个儿子待在工程上。

  还有那建设者赶大雨之前抢进度,后勤工人捐工资买菜、买机械,还有非灌区人民捐出土地、捐出房屋的故事……

  这都是勤劳智慧的武隆儿女敢想敢干、奋斗不息的故事!

  (图/余春兰)

【免责声明】:本平台发布及转载文章仅作同行交流学习,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证实,并非商业用途,也并非针对具体单位和个人,请勿对号入座,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版权疑问,或者文章内容出现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官网后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Tags(关键字): 历史 | 山虎关水库 |

热门游记

图文资讯

旅游工具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