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讴歌吟唱,赋诗作文者多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出青海,经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从上海进入东海,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国的腹地,构成一条东西走向的水运大动脉,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然而,在重庆人眼里,人们对这条母亲河的称谓更显得有些特别,更显得格外亲热,“川江”,就是重庆人对境内长江母亲河的亲昵叫法。这种称呼,源于历史,延续着人文流光,承载着岁月苍桑,凝聚着乡土情结。
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段的长江水域,属万里长江的上游部分,全长1020公里,流经旧时四川境内为890公里,这段长江水域因而得了一个地域性极强的江名,人们把它叫做“川江”。千里川江,波涛澎湃,浩浩汤汤,从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江段,山高滩险,峡谷栉比,又名“峡江”。时至今日,重庆直辖多年了,早从四川辖区分离了出来,然巴蜀情深,旧习难改,人们依旧呼它叫做“川江”。
古城重庆,因水而兴,自汉唐以来,素为西南商贸中心,西南各地物资,纷纷汇集重庆,由此而直达江海,运抵九州,川江上传统的木船运输,历来兴旺繁盛,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清两朝。据初略统计:19世纪80年代,重庆至宜昌川江线上,各类船只大约有六七千艘,沿江船户以及纤夫、艄公多达20余万人,连同家属和川江上赖以木船为生者,总计大概有百余万人之众。
川江的繁兴,重庆的崛起,令不少外国洋人心生嫉妒,山城的富庶,西部的矿产及土特产,更让洋人顿生羡慕,垂涎三尺。西方列强目光齐聚重庆,最早将这一扩张野心付诸行动的第一人,那便是英国冒险家立德乐。
立德乐,1838年生于英国,又名叫小约翰。1860年,22岁的立德乐来到中国,参加了英、美、法三国在上海组织的“常胜军”。“常胜军”就是人们熟悉的“洋枪队”,是专门帮助清廷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特地组建的一支火枪队伍。
靠残杀太平军起家的立德乐,后来与一嘴角生须的女人结了婚。那女人生得怪异却很是富有,靠妻发财的立德乐转而放下屠刀,弃武从商。经商艰辛,为谋捷径,立德乐把开通川江作为他发家致富的第一站,开始了他冒险家的鬼秘生涯。
入侵川江,直抵重庆,说来并非立德乐的创举,一直以来这个目标早就是荡漾在西方列强脑际的狂想曲。从1861年以来,西方的探险家们都曾多次秘密勘测过川江航道,1869年英国海军小组的勘测,1902年法国海军的四次入川,都曾对内河川江作过全面深入的探测、勘查。只不过,这些怀揣一颗梦寐以求的野心探险家们,个个都被千里川江,急流险滩所阻,大多望江兴叹,畏难却步了。惟有英国冒险家立德乐从刀尖上滚打过,他要拼命前行,他要大胆冒险。
1883年2月,立德乐以旅游为名,从上海乘轮船至武汉,改搭木船,直穿川江,历时40天,终于抵渝。来到重庆,四处参观、八方查勘,返沪后写成一本《扬子江三峡游记》。在这本日记体之中,立德乐阴谋入侵川江的野心,表露无遗,昭然若揭。
有了第一手资料,立德乐立马行动,他首先在宜昌开办了一家立德乐洋行,经营进出口业务和报关业务,为进而入侵川江埋下伏笔打好基础。1887年,他与人合资在苏格兰一家造船厂订造了一艘“固陵号”轮船,为穿越川江作前期准备。1889年2月,他亲自驾驶着“固陵号”从上海抵达宜昌,欲直开重庆。只因川鄂两省民众,为保主权,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如愿成行。
事隔几年之后的1898年2月15日,立德乐以“实现重庆真正开埠”为名,自任船长与大车,领着他那条7吨小轮船“利川号”,从宜昌试航川江,于3月8日清晨终于到达重庆,成为进入川江的第一艘外国商轮。
开通川江航运的立德乐,是抱着经济侵略野心而来的,但他这一举,毕竟领了风气之光。川江木船一统天下的格局打破了,川江民族航运业亦正蓄势待发,风生水起。